本網(wǎng)訊(通訊員 高特)10月19日榆林市子洲縣的山峁間終于迎來久違的晴日,農(nóng)戶們紛紛搶抓天時,在田間地頭忙碌開來。

秋田里的玉米壟
晨光初露,駝耳巷鄉(xiāng)廟河峁村的黃芪地里已是一片火熱。村民們手持老镢頭,小心翼翼地從濕軟的黃土中挖出深埋的根莖,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藥香?!坝晖A说泌s緊收,再晚天要開始凍了?!贝迕耨R高升抹了把汗,笑著指向身后裝好的一袋袋黃芪根。

水泥路上的谷穗
晌午時分,村里的水泥路就成了天然的“曬場”與“打谷場”。農(nóng)戶們紛紛把地里收來的糜谷穗均勻鋪在路面上,過往的一輛輛轎車、摩托車緩緩駛過,車輪碾過谷穗,噼啪作響間,飽滿的糜子從殼中脫落——這是黃土高原上代代相傳的脫粒智慧。

黃芩收購現(xiàn)場
行至苗家坪鎮(zhèn)鐘家鹼村小橋的一塊開闊地,一輛輛滿載著剛挖出土的黃芩的農(nóng)用三輪,從四面八方的山坳里駛來,鄉(xiāng)親們相互打著招呼,互相搭把手地幫著從車上卸下沉甸甸的黃芩,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藥販子們則手持鐵叉,麻利地將成堆的黃芩抖散、去土、裝袋、上秤……現(xiàn)場一片繁忙的景象,交織著鄉(xiāng)親們的歡笑聲、討價還價聲、車輛引擎聲,匯成一曲生動的豐收交響樂。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