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利率傳導看“存款搬家”本質

2025-10-22 10:38:54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深化發(fā)展與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居民資產配置行為逐漸成為觀察宏觀經濟運行與微觀主體決策的重要窗口。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22.71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2.73萬億元,非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81萬億元??梢钥闯?,近幾個月以來,居民存款增速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非銀存款仍保持較快增長。

這一變化在資本市場回暖與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引發(fā)了廣泛關注。不少市場機構將居民存款和非銀存款之間的變化,視同居民存款“搬家”到股市。這個理解很通俗,但并不夠準確。所謂存款搬家,其實是居民根據資產回報率的變化,把銀行里的儲蓄存款轉換成其他資產的現象,本質上是居民資產重新配置的一種表現。

從歷史視角看,存款搬家并非新鮮現象,而是金融市場發(fā)展的常態(tài)。過去20年里,股票、銀行理財、基金等不同類型資產,都曾在不同時期成為居民存款資金轉移的去向,并且根據不同市場形勢變化,這種資金流動也是雙向動態(tài)變化的。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增長較快,主要與非銀存款定期化、持有同業(yè)存單多增有關。因此,需全面看待存款搬家現象,不宜將其簡單等同于全部流入股市。

作為資金的價格,利率的變動猶如指揮棒,引導著資金的流向,存款搬家正是不同金融市場之間收益率相對變化后產生的結果。比如,當預期債券、股票收益率走高時,人們就會增加持有這類資產,在預算總量約束下,則會相應減少其他資產的配置。不同金融資產收益率比價關系改變后,資金會由低收益資產流向高收益資產,利率的影響和傳導作用會體現得較為明顯。2023年以來,存款利率與其他金融資產收益率之間的利差彈性增大,存款“搬家”和“回流”現象時有發(fā)生。

活躍的、基于收益率比較的資產再配置,有助于優(yōu)化資源配置,服務于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當資金通過基金、理財等渠道進入資本市場后,可以為實體經濟提供更直接的融資支持。對于投資者自身而言,這也是財富管理意識增強和金融素養(yǎng)提升的表現,長期看有利于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共享經濟發(fā)展成果。

當然,我們也應清醒認識到,資產配置的轉換仍存在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受教育水平不均衡、市場制度有待完善等影響資金流動效率和合理性的因素。因此,在尊重市場規(guī)律、發(fā)揮利率引導作用的同時,還需持續(xù)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其樹立長期、理性、價值投資理念;進一步豐富多層次金融產品供給,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居民的配置需求;強化市場監(jiān)管,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存款搬家是居民資產選擇多元化、市場化程度加深的產物。這背后是我國金融市場持續(xù)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解這一點,就不必對存款一時的“搬家”或“回流”過度解讀甚至焦慮了。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