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嫁花:從“心思”藏妝奩 到“新思”傳非遺

2025-10-21 14:42:12 作者:張國圣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欞,灑進重慶市巫溪縣紅池壩鎮(zhèn)就業(yè)扶貧車間。國家級非遺“巫溪嫁花”代表性傳承人唐麗娟站在木桌邊,拿著針線一邊示范一邊為幾位“繡娘”講解:“繡‘巴渝山茶’要從邊緣往中心走,針腳要像梯田一樣一層一層疊上去。”說話間“針動線飛”,素白布面上漸漸有了花瓣的輪廓。

瓜分10萬大獎!首屆巴繡(巫溪嫁花)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520”啟動-中國吉林網(wǎng)

巫溪嫁花據(jù)傳源于古巫咸國“姑娘學繡,為己備嫁”的巴渝婚俗。女孩自幼便隨母親或祖母學習,先是簡單的“一字針”,再到比較復雜的“打籽繡”,然后是寓意吉祥的“步步生蓮”和寄托祝福的“鴛鴦戲水”。女兒出嫁前,母親會陪著趕制嫁花,一針一線滿是對生活的熱望。

“巫溪嫁花有平繡、挑花、鎖繡、打籽繡等10多種針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挑花,繡的時候不描底稿,只憑‘隔三挑二,逢五留一’的口訣‘數(shù)紗走線’,就可以繡出工整對稱的圖案?!碧汽惥暾f。

受母親影響,唐麗娟打小就喜歡做繡品,長大后卻發(fā)現(xiàn)號稱“雖經(jīng)百年,顏色如初”的巫溪嫁花正在“褪色”:年輕人偏愛制成品,舊繡片總被當成“廢品”。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唐麗娟開始走村串戶的“尋繡之旅”。20多年間,她收集了400余幅古老繡片,整理出10萬余字的針法口訣與民俗故事。

“巫溪嫁花蘊藏著一代代巫溪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的使命就是讓這份‘心思’繼續(xù)傳承?!碧汽惥暾f。

如今在巫溪,像唐麗娟這樣致力于嫁花技藝傳承的人越來越多。李小秋也是國家級非遺“巫溪嫁花”代表性傳承人。近年來,她一邊積極參加上海世博會等各類展會,將嫁花帶到國外,一邊走進校園和社區(qū)傳授嫁花技藝。“非遺不能只放在博物館里,也不能只在幾個傳承人間‘傳承’?!崩钚∏镎f,“嫁花的每一根絲線都是記憶,每一個針腳都有溫度,希望它能成為可以觸摸、可以使用、可以分享的生活美學?!?/p>

來源:光明網(wǎng)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