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鄉(xiāng)村教師丨他們,是孩子們的溫暖守護

2025-10-10 16:59:14

圖片

圖片

 在延安市延川縣的鄉(xiāng)村校園里,有這樣一群教育守望者,他們不僅是傳道授業(yè)的師者,更是留守兒童與特殊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與“守護者”。他們扎根鄉(xiāng)土,以日復一日的堅守,在鄉(xiāng)野間播撒知識與溫暖的種子,默默守護著教育事業(yè)的“最后一公里”。

劉歡歡.JPG

劉歡歡:讓英語“跳”出課本,用鄉(xiāng)路丈量熱愛

在延川縣永坪鎮(zhèn)第一小學六年級的英語課堂上,清脆生動的講解聲總是不絕于耳。講臺上,英語老師劉歡歡正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趣味互動,將原本枯燥的單詞和語法變得鮮活有趣。她的課堂從不缺乏掌聲,在她的引導與鼓勵下,孩子們從不敢開口到勇敢表達,一步步自信地走進英語的世界。

9月30日 (1)(3).jpg

下課鈴響,劉歡歡的身影并未停歇,她立刻回到辦公室,為幾名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開啟了課后課堂。她仔細翻看學生的課本,逐一指出易錯點,逐句拆解語法難點,又針對每個孩子的薄弱處耐心答疑。直到他們真正領悟,她才放緩語速叮囑復習要點。這樣的“加餐”時光,早已成為她教學生活的常態(tài)。

“我們課上有不會的題,劉老師下課都會耐心地輔導我們去做。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在生活、學習上,劉老師都會關心我們。”永坪鎮(zhèn)第一小學學生王一笑說。

9月30日 (1)(4).jpg

放學后,劉歡歡的身影又出現(xiàn)在鄉(xiāng)鎮(zhèn)周邊的村落里。這里的許多學生來自困難家庭,家長或忙于農活,或常年在外務工,難以兼顧孩子的學業(yè)輔導。她踩著鄉(xiāng)間小路,走進一戶戶學生家中,詳細了解影響孩子學習成績起伏的原因。同時,她還利用家訪的機會,為成績薄弱的孩子查漏補缺并輔導功課,鼓勵孩子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

9月30日 (1)(5).jpg

“劉老師可上心了,對娃娃可好了。我們家住在村里,娃有個啥事,她就來了?!庇榔烘?zhèn)崖窯村村民張慧林說。

9月30日 (1)(2).jpg

從課堂到課外,從校園到村落,劉歡歡用日復一日的堅守,為鄉(xiāng)村孩子們的英語學習撐起了一片天。辛勤付出的她多次獲得“延川縣優(yōu)秀教師”“延安市中小學(幼兒園)鄉(xiāng)村教學能手”稱號,她的“分層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在延安市2023年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榮獲三等獎,她的《let's talk》一課獲延安市2022年“基礎教育精品課”市級優(yōu)課。她用腳步丈量鄉(xiāng)土,用耐心溫暖童心,成為延川縣鄉(xiāng)村教育陣線上一道動人的風景。

9月30日 (1)(1).jpg

“我們學校屬于鄉(xiāng)鎮(zhèn)小學,大部分的學生都來自鎮(zhèn)上和周邊村里,孩子們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這需要我們老師付出更多的努力和關心。我希望和孩子們共同努力,讓他們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眲g歡說。

865A8251.JPG

丁改梅:32年扎根鄉(xiāng)校,做特殊孩子的“光”與“家”

在延川縣文安驛鎮(zhèn)中心小學的一間教室里,正進行著一場格外用心的課堂。教室里僅有9名學生,但三尺講臺上的丁改梅老師,始終全神貫注地講授著語文知識。她特意放慢語速,一遍遍引導學生誦讀課文,直到臺下每一個孩子都能理解領會,才繼續(xù)往下推進。這份格外的投入,源于班級里2名自閉癥學生。為了讓這些特殊的孩子能跟上節(jié)奏、參與課堂互動,丁改梅每一堂課都拼盡全力,一天下來常常累得筋疲力盡。“不放棄每一個孩子”,是她常掛在嘴邊的承諾。在她眼中,看著孩子們從懵懂無知到漸懂事理、展露聰慧,一天天慢慢成長,便是這輩子最幸福的事。也正因這份牽掛,為了能更及時地陪伴和幫助學生,丁改梅索性把家安在了學校里。

丁改梅.JPG

“我從教至今已經(jīng)有32個年頭了,在和孩子們的交往過程中,我看到了家長的無奈,也看到了孩子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親人的關愛的渴望。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更關注他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今后我會繼續(xù)堅守在教育一線,為我的母校文安驛增光添彩。”丁改梅說。

865A8348.JPG

每隔一段時間,丁改梅的身影總會出現(xiàn)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定期走訪班里每一名學生的家庭,已經(jīng)成了她工作的一部分。每次家訪,丁改梅都會給學生帶些喜歡的文具,并向家長細致反饋學生在校的學習與情緒變化;同時細細詢問孩子的飲食起居,叮囑家長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視親子間的溝通交流。身為“延安市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的她,就像一株頑強的蒲公英,無論環(huán)境多么艱苦,都能在風雨中堅守,把希望的種子,悄悄播撒進每一個學生的家庭。

“丁老師在生活和學習上非常關心愛護學生。班級里有好幾個特殊學生,她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補課、進行心理輔導,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贏得家長的認可,是我們年輕老師學習的榜樣?!蔽陌搀A鎮(zhèn)中心小學副校長馮巧艷說。

9月30日 (1)(8).jpg

景娟:以課堂為“暖爐”,以宿舍為“港灣”,守護留守童心

在延川縣永坪鎮(zhèn)第三小學的語文課堂上,副校長景娟正聲情并茂地講解課文。她的目光不時掃過臺下的學生——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在外務工或務農。為了讓課堂更有溫度,她總會結合生活場景解讀文本,還特意留出分享環(huán)節(jié),鼓勵孩子們傾訴心聲,教室里的氛圍溫暖而熱烈。

9月30日 (1)(10).jpg

為了最大限度減輕父母的負擔,也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永坪鎮(zhèn)第三小學采用寄宿制,每次上完課,景娟都會去孩子們住的宿舍看一看,有時會拿起被褥,手把手教孩子們疊被子、整理床單,耐心糾正他們的動作;有時會坐下來認真與孩子們談心,在她眼里,這些缺少父母日常照料的孩子,更需要細致的生活關懷。

9月30日 (1)(9).jpg

“我所在的永坪鎮(zhèn)第三小學現(xiàn)有學生28名,大部分都是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和村里的留守兒童,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可能更多的是陪伴和引導。我始終相信,教育是有溫度的,我希望用自己這盞燈,照亮學生前行的路。”景娟說。

865A8020.JPG

鄉(xiāng)村教師守住的教育“最后一公里”,是希望的一公里,是未來的一公里。她們在這方土地上,用粉筆書寫著傳奇,用愛心澆灌著花朵。她們是鄉(xiāng)村的脊梁,是教育的守夜人。或許,她們的名字不會被世人皆知,但她們的功績卻如豐碑一般,永遠矗立在鄉(xiāng)村教育的歷史長河中。

“我們將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作為工作的核心。通過不斷優(yōu)化師資配置、提高鄉(xiāng)村教師待遇、提升辦學條件、開設特色課程,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我們呼吁社會各界更多關注、支持鄉(xiāng)村教育。只有共同攜手,才能為鄉(xiāng)村孩子點亮夢想。”延川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慕樂亭說。

9月30日 (1).jpg

在延川的鄉(xiāng)村學校里,還有許多像劉歡歡、丁改梅、景娟一樣的教育守護者。她們以專業(yè)為基、以愛心為壤,為學生搭建起通往成長的階梯。正是因為有了她們的堅守與付出,鄉(xiāng)村的未來才充滿無限可能。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得以望見遠方的曙光。

(來源:延川快訊)

責任編輯:延安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