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全球峰會”期間,一場以“人工智能賦能心理健康”為題、聚焦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別分論壇9日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由中國民間慈善家陳行甲在瑞士發(fā)起成立的國際健康慈善協會(IHCA)與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主辦,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在應對全球日益嚴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中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
與會人士認為,全球正面臨一場嚴峻的心理健康危機,近10億人受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問題困擾,青少年群體尤為嚴重。他們同時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為破解這一困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規(guī)模、低成本、個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干預成為可能,有望彌合巨大的服務鴻溝,而中國智慧與實踐也提供了豐富的解決方案。
讓人工智能在衛(wèi)生健康領域發(fā)揮更大作用是本屆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全球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峰會聯合創(chuàng)始人弗雷德里克·維爾納在致辭時表示,多年來人們一直致力于讓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而健康領域一直是最具潛力、最有應用前景的領域。他說:“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極具潛力的健康應用程序,這可能是我工作中最鼓舞人心的部分之一。”
世界衛(wèi)生組織前總干事陳馮富珍通過視頻講話指出,此次論壇的主題——人工智能賦能心理健康——尤其鼓舞人心且恰逢其時。她說:“隨著全球心理健康挑戰(zhàn)持續(xù)升級,利用人工智能將為我們帶來強大的工具,實現早期干預、改進診斷并擴大醫(yī)療服務的可及性。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來重視心理健康,與實現健康公平的全球當務之急完美契合,并凸顯了將這些解決方案納入全球衛(wèi)生框架的迫切需要?!?/p>
世界衛(wèi)生組織心理健康專家肯·卡斯韋爾在發(fā)言時表示,在世界各地,心理健康治療方面存在巨大缺口,患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很多但沒有足夠的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yī)生來治療他們。他解釋說,人工智能在醫(yī)療服務提供、聊天機器人、藥物研發(fā)和病癥早期識別方面都在不斷進步,提供越來越多的解決方案。
國際健康慈善協會現任會長陳昶羽強調,此次論壇呼應了2024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5屆會議上中國代表80國所做的人工智能賦能兒童權利保護的共同發(fā)言,標志著中國民間公益力量在全球衛(wèi)生治理領域邁出了堅實一步。他說,本次論壇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的全球議程中為保護下一代心理健康凝聚了共識,擘畫了行動路線圖,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一天的高強度思想碰撞,論壇在閉幕式上發(fā)布了《人工智能賦能下一代全球集體行動倡議》。該倡議代表與會各方向全球發(fā)出三項呼吁:一,堅守“兒童優(yōu)先”原則,讓人工智能成為守護兒童成長的“向善之盾”;二,倡導“公平普惠”的全球協作,呼吁科技公司、研究機構和非政府組織打破壁壘,通過開源模式共建全球知識庫;三,構建“和而不同”的治理框架,在聯合國框架下加強國際對話與合作,發(fā)展一個開放、包容、安全、負責任的“科技向善”體系。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