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說好工資每小時22元,結果一到工廠,立馬說每小時只給13元。我說我不想干了,中介直接扣下了我的身份證?!鼻安痪?,來自廣西南寧的準大學生陳洋打暑期工時遭遇了這樣一幕。涉世未深的他頓時慌了神,只得向家人求助。在家人輪番向中介“討說法”后,身份證才重新回到陳洋手里。陳洋的遭遇并非個例。調查發(fā)現(xiàn),隨著今年暑期來臨,很多高中畢業(yè)生秉持著積累社會經(jīng)驗、賺點零花錢的想法,涌入暑期勞務市場。然而有不少人卻掉入了求職陷阱。
每年盛夏,學生們帶著對經(jīng)濟獨立的渴望涌入勞務市場,卻往往成為不法分子眼中的“軟柿子”。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還未學會職場生存的法則,就先嘗到了被欺騙的苦澀。當中介利用虛假薪資誘騙他們遠離家鄉(xiāng),當身份證成為限制人身自由的籌碼,當法律意識淡薄的少年面對威脅手足無措,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個體的不幸遭遇,更是整個社會對年輕勞動者保護機制的缺失。
那些游走在法律邊緣的黑中介,深諳未成年人社會經(jīng)驗不足、維權意識薄弱的弱點。他們用看似誘人的薪資作誘餌,用扣押證件的手段作要挾,將本該是社會實踐的暑期工,變成了任人宰割的“廉價勞動力”。更令人痛心的是,許多孩子在遭遇不公時選擇默默忍受,或是因為害怕不敢聲張,或是因為缺乏途徑不知如何維權,這種沉默無形中助長了不良中介的囂張氣焰。
問題的癥結,在于現(xiàn)有監(jiān)管體系的滯后與疏漏。暑期工群體的特殊性,使得他們游離在傳統(tǒng)勞動保障體系的邊緣。暑假工難以適用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全面保護;而針對中介機構的監(jiān)管,又存在職責不清、懲處力度不足等問題。當違法成本遠低于違法收益,當維權之路布滿荊棘,黑中介自然有恃無恐,將黑手一次次伸向年輕的求職者。
這種現(xiàn)象傷害的不僅是個體權益,更在年輕一代心中埋下對社會的不信任。當本該充滿希望的暑期實踐,變成了充斥著欺騙與壓迫的噩夢,當年輕人的第一份職場體驗滿是傷痕,他們對社會規(guī)則的信心也在悄然崩塌。這種信任危機一旦形成,修復起來需要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
守護暑期工的權益,需要的不僅是個案的解決,更是制度層面的反思與革新?;蛟S可以嘗試建立專門針對學生工的權益保障機制,簡化維權流程,降低維權門檻;或許可以加強對勞務中介的日常監(jiān)管,建立信用黑名單制度,讓違法者無處遁形。但更重要的,是在全社會形成保護年輕勞動者的共識,讓每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都能在陽光下體面勞動,在尊嚴中收獲成長。畢竟,一個社會對待年輕勞動者的態(tài)度,折射出的正是這個社會的文明高度。
來源:紅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