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證券時報第16屆中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專家研討會上,隆基綠能董秘劉曉東分享了關于長期資金入市及市值管理的觀點和建議。
劉曉東認為,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是綜合性課題。以前很多機構資金考核周期比較短,和國外相比有明顯的差別。外資機構和公司交流的頻率更合理,通常是在年報或者半年報之后會有一個電話會或者當面的交流。而國內公募基金交流頻率相對較高,關注問題也較為短期。
劉曉東通過和一些投資機構交流發(fā)現(xiàn),雖然他們的錢是長線的錢,但是考核機制偏于短期,存在排名的壓力。當前,如何提高證券投資機構考核的合理性,改進管理費的收取方式,以及管理費和業(yè)績怎么掛鉤已經引起多方關注,這是非常好的方向,未來需要進一步深化。
長線資金需要尋找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優(yōu)秀的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的基礎。超5300家上市公司中,難免有些公司業(yè)績受行業(yè)周期的影響出現(xiàn)波動。上市公司除了自身的業(yè)務發(fā)展,還可以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投資價值,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與長線資金對接,達到雙贏的目的。
劉曉東說,提升投資者地位,保護其切身利益是公司治理的研究方向。要鼓勵上市公司長期做合格的好公司,從長周期考慮,把投資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有這樣的氛圍,投資機構也比較放心,才敢拿長錢做長期投資。要不斷完善資本市場投融兩端,形成投資和融資協(xié)同發(fā)展的氛圍,長錢長投才能真正地落地。在此基礎上,逐步將“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融入其中,從而賦予資本市場更加全面的功能,市場才能長期持續(xù)發(fā)展。
劉曉東認為,當前全球經濟比以前更復雜,面對中國資本市場,中國自己的資金和機構要有信心。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新技術不斷突破,包括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現(xiàn)在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遠遠超過了國內外預期。從資本市場層面看,一定要支持代表中國新質生產力方向的公司,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好的市場環(huán)境和投資環(huán)境,針對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公司要區(qū)別對待,加大對新技術產業(yè)的支持力度,有利于加快推動中國的產業(yè)升級。
談及中國資產重估對中小投資者的影響,劉曉東認為,今年以來,從DeepSeek到宇樹機器人,市場已經明顯有反應,尤其是機構。中小投資者要加強學習,不要認為這是炒概念,這是中國未來新質生產力的方向,而且這個方向從目前來看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所以要通過各種方式,多給中小投資者一些學習的機會,包括券商和媒體的宣傳,讓大家深刻地理解這個問題。只有這樣,整個市場的認同度才能提高。從中小投資者的角度來說,要把控風險,多一些學習和理解。
劉曉東同時分享了關于市值管理的看法。劉曉東表示,今年以來各家上市公司都在制定市值管理相關制度,陸續(xù)在年報中披露出來。制度制定相對容易,如何執(zhí)行更為重要。從監(jiān)管的角度來看,很難制定出統(tǒng)一的具體措施和考核標準,因為每個企業(yè)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相對復雜。從上市公司的角度來說,市值管理是公司基本面的體現(xiàn)。劉曉東呼吁,市值管理不需要過于強調手段,而是要變成上市公司的理念,交給董事會去考慮,關鍵是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做合適的事情。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