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椰子水母公司沖刺港股

2025-04-14 15:39:58

憑借明星肖戰(zhàn)的代言效應,泰國椰子水品牌if在中國市場迅速走紅,其母公司IFBH Limited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數據顯示,2024年if在中國內地營收暴漲82%,市場份額高達34%。然而亮眼業(yè)績背后,高度依賴代工生產的輕資產模式、與關聯方的原料供應關系,以及2026年底前必須上市的對賭協(xié)議,都為這場資本盛宴蒙上陰影。

if椰子水350ml*12瓶/箱(組)

根據IFBH Limited于4月9日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if椰子水為公司營收主要來源,去年占總收益的95.6%。2023—2024年,IFBH的營收從0.87億美元躍升至1.5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80.32%,主要是由于持續(xù)努力滲透中國內地市場,導致椰子水在中國內地的銷量增加。

其中2024年,IFBH在中國內地的收益占總收益的92.4%,由2023年的0.79億美元增長82.3%至2024年的1.46億美元;在香港的收益占總收益的4.6%,由2023年的約490萬美元增長46%至2024年的約720萬美元。

灼識咨詢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IFBH在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椰子水飲料市場的市場份額均為第一,其中,IFBH在中國內地的市場占有率約34%,在中國香港的市場占有率約60%。

為深入中國市場,IFBH不僅與泡泡瑪特合作,將其熱門的Crybaby角色呈現在if產品包裝上,還選擇代言人、KOL、直播主及名人合作。此外,IFBH還進行多項其他戶外宣傳推廣。

知名戰(zhàn)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chuàng)始人詹軍豪表示,“椰子水市場熱度不斷攀升,為IFBH提供了巨大市場空間。IFBH可利用其品牌和市場優(yōu)勢,通過優(yōu)化供應鏈、提升生產效率來降低成本,增強價格競爭力”。

根據IFBH遞交的招股書,此次IPO前,Pongsakorn Pongsak直接及間接持有全部已發(fā)行股份約77.64%,包括直接權益約6.53%;及透過Pongsakorn Pongsak控制的公司General Beverage間接持有的71.11%間接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招股書,2024年3月15日,IFBH、General Beverage及Pongsakorn Pongsak與Aquaviva Co.,Ltd.訂立一份股份認購協(xié)議,據此,Aquaviva Co.,Ltd.同意認購12.5萬股新股份(相當于IFBH于緊隨有關股份發(fā)行完成后的已發(fā)行及繳足股本總額的11.11%),總認購價為1750萬美元,協(xié)議投資前股權估值1.4億美元。

2024年4月12日,在Aquaviva Co.,Ltd.解散及清盤后,其所持的12.5萬股股份分配予其三名股東,即Fullerton Alternatives Funds 2VCC、Oasis Partners Co.,Ltd.及10BIF Limited,并承擔其在股東協(xié)議下的權利及義務。

除上述條款外,IFBH、當時的股東、Aquaviva Co.,Ltd.及其他人士亦訂立一份股東協(xié)議,內容包括有關公司的營運及管理。根據股東協(xié)議及日期為2024年4月12日的信守契約,投資者獲授若干與IFBH有關的特別權利,包括認沽期權、知情權、董事任命權、優(yōu)先購買權及隨售權。

據此,如果IFBH未能于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IPO,投資者有權要求Pongsakorn Pongsak按相當于投資者就彼等各自于股份的投資每年獲得凈12%回報的內部回報率計算的行使價購買其持有的所有股份。認沽期權將于IPO后失效及不再可行使。

詹軍豪認為,“與投資者簽訂的對賭協(xié)議雖帶來一定風險,但只要公司穩(wěn)健發(fā)展并成功上市,就能化解這一風險”。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IFBH極度依賴代工廠模式。IFBH的主要供應商為代工廠商,2023年及2024年,IFBH向五大供應商采購的金額分別約為5300萬美元及9700萬美元,分別占同期采購總額的92.3%及96.9%。

招股書還顯示,控股股東General Beverage是IFBH重要的業(yè)務伙伴,為其代工廠商之一。根據以往記錄,General Beverage向其他代工廠商供應產品所需的所有椰子水,同時,General Beverage也在泰國銷售帶有if商標的產品,并根據商標許可協(xié)議向IFBH支付占總銷售額2.5%的非獨家特許權使用費。但這種合作模式是建立在雙方友好協(xié)商基礎上。

IFBH也在招股書中進行風險提示:該等合作和安排的任何方面都可能產生沖突。如果無法以有利方式解決,業(yè)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業(yè)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代工模式存在隱憂,盡管IFBH在招股書稱2025年將引入獨立采集商,但短期內仍難擺脫“泰國原料-全球分銷”的單一鏈條。同時,生產和分銷高度外包,雖降低固定資產投入,但代工廠議價能力或影響成本控制,且品牌方對生產環(huán)節(jié)的直接監(jiān)管有限。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