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烏克蘭”。據俄新社報道,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26日被記者問及“伊斯蘭國”和烏克蘭誰是恐襲事件的幕后黑手時發(fā)表了上述意見。同一天,俄聯邦安全局局長博爾特尼科夫也表示,烏克蘭情報部門為此次恐怖行動提供了協助。此前一天,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表示,“俄方清楚該事件是由誰親手實施的,但對幕后雇主是誰更感興趣”。
普京:“誰在那里等著他們”
據塔斯社報道,當地時間26日,博爾特尼科夫表示,烏克蘭情報部門為此次恐怖行動提供了協助,而伊斯蘭激進分子則實施了此次行動。博爾特尼科夫強調,安全部門收到了有關基輔參與莫斯科州恐怖襲擊的初步情報,目前俄羅斯仍面臨恐怖威脅。他認為,應當將烏克蘭國家安全局認定為恐怖組織。博爾特尼科夫還表示,對已經抓獲的11名嫌犯的調查工作正在積極開展,已查明的共犯范圍將會擴大。
據俄新社報道,當地時間25日晚,普京就22日“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后俄方所采取的舉措召開視頻會議。普京表示,此次恐襲事件由伊斯蘭激進分子實施,但美國試圖通過各種渠道讓所有人相信該事件中沒有“烏克蘭痕跡”,而僅僅是“伊斯蘭國”所為。俄方清楚該事件是由誰親手實施的,但對幕后雇主是誰更感興趣。
報道稱,普京當天還表示,此次恐襲事件可能只是自2014年起借烏當局之手與俄對抗者所實施的連環(huán)行動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當前烏當局所宣揚的反攻徹底失敗,俄軍在整條接觸線掌握主動權,烏軍為穩(wěn)固戰(zhàn)線而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沒有成功。普京表示,有必要調查清楚,為何事后恐怖分子試圖前往烏克蘭以及誰在那里等著他們。顯然,那些支持烏當局的人并不想成為恐怖活動的幫兇和恐怖主義的支持者,但目前仍存在很多疑問。
美再為烏克蘭辯護
當地時間25日晚,俄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在會上向普京匯報說,“直接實施恐襲的4名嫌犯在接受審訊時以及在法庭上均承認罪行,并提供了詳細證詞”。
俄新社報道稱,調查還查明并拘捕了另外3名協助實施恐襲的人員,他們負責提供住所、交通工具和移交資金。目前,俄偵查委員會正會同俄內務部、俄聯邦安全局等機構,就案件繼續(xù)開展必要調查。據塔斯社26日報道,莫斯科巴斯曼區(qū)法院批準將涉嫌協助實施恐襲的嫌疑人卡西莫夫羈押候審。他將被關押至5月22日。這是俄法院批準逮捕的第8名涉案人員。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美國當地時間25日再度否認烏參與恐襲。當天,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zhàn)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在線上記者會上表示,美方認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是此次恐襲事件唯一責任方。他還對烏涉及此次恐襲的可能性予以否認。同一天,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馬修·米勒也表示,烏克蘭沒有參與此次恐襲,烏政府已經明確表示這一點。俄方沒有提供任何烏參與的證據。
俄烏互相指責
對于美國的態(tài)度,俄羅斯方面也迅速作出回應。據俄新社26日報道,俄駐美大使安東諾夫表示,有關方面通過各種渠道試圖提前認定“伊斯蘭國”應對此次恐襲負責,這令人感到震驚?!肮娤胫罏楹慰植婪肿油頌踹吘程油?,以及烏邊境一側為他們準備‘窗口’意味著什么”。
對于俄方指控,烏克蘭總統(tǒng)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25日在社交媒體上稱,俄當局才是“恐怖分子”,并且不亞于“伊斯蘭國”。烏獨立新聞社26日報道說,俄當局抨擊烏應為恐襲負責,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在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主動承認發(fā)動此次襲擊以及西方提前提醒俄恐襲風險的背景下,俄當局仍指責烏方,顯然另有所圖。
烏“strana.ua”新聞網26日稱,俄當局指責烏是此次恐怖襲擊幕后黑手,繼續(xù)渲染烏參與此次恐襲事件的論調,顯然是想以此為借口,強化國內反烏情緒,進一步升級俄烏沖突。
(來源:環(huán)球時報)